這是張良一先生2015年在宜蘭冬山拍攝的畫面
在雪隧還沒開通之前,宜蘭仗著先天交通不便的「優勢」,保留了一大片的好山好水。生活或許跟隔壁的台北比起來困苦落後許多,但當年水是乾淨的,交通是不塞的,吃小吃是不用排隊的,路邊是隨便都有空位可以停車的。
然後在雪隧開通之後,原本種稻米的農田種起了一間間美侖美奐的「農舍」。可能是週末等待來渡假的主人,可以做起了民宿生意,也有可能蓋好整理好後轉手又賣了兩倍三倍的價錢。
但從辛苦了一輩子的宜蘭老農角度來看:辛苦了一輩子,每季的收成大概就只能餬口,年紀大了拿不動鋤頭,兒孫個個都已經有了自己工作,也不捨小孩跟自己一樣風吹雨打。趁現在賣個再賣二十年稻子都賣不到的好價錢全家人可以安享天年,怎麼可能不會賣!?
這是老農的問題嗎?這是仲介的問題嗎?這是買方的問題嗎?這政府的問題嗎?
這讓我想到這個
除了宜蘭縣政府開始限縮農舍的申請、農民的資格以外。是不是還會有更多的誘因讓更多人開始保護能種出食物來的農地。
你看,什麼都有毒,自己的食物自己種,這不是很棒嗎?
我的爸爸現在就是在作這樣的事喔(按讚)
近期留言